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,清军与郑成功的反清复明军队在闽南形成拉锯战,不明国籍海盗、红毛余孽在外寇的纵容和支持下,在东南沿海互相勾结,趁火打劫,或在海上抢劫商船,或在岸边侵扰百姓,沧海横流,民生多艰。影片重点反映康熙年间蓝理(1647-1720)将军(生平事迹入选《清史稿》)在青少年时期发奋图强、苦练本领、勇斗海盗、投军平藩,为日后成为清史留名的一代名将,并赢得“海陆战神”、“平台首功”、“铜柱海疆曾著绩,铁衣戎略夙知名”、“勇壮简易,所向无前”等赞誉打下坚实人生基础的精彩故事
维可是一个奇怪而孤僻的小女孩,她有一个神奇的天赋:可以复制任何她喜欢的味道,并把它们收集到一系列仔细标记的罐子里。她偷偷地捕捉了乔安妮,也就是她母亲的气味。她对自己的母亲怀有狂野、过度的爱。当她的姑姑茱莉亚闯入她们的生活时,维可复制了她的味道,并被带入了黑暗而古老的记忆中,这使她揭开了她的村庄、她的家族和她自己存在的秘密。
一名刑事辩护律师接下一起艺术家被指控谋杀的案件。从此,她必须在家庭、责任和自己危险的欲望之间做出抉择。
"诚实国度的爱丽丝"描画的是一个女人盲目的爱情以及各种纠结缠绕波澜万丈的故事。这篇电影是以短篇电影积累经验的安国真导演的长篇电影处女作。
纯洁无瑕的天国,宁静祥和。逝者乘坐通往天国的列车,来到位于天国与人间的小站作短暂停留。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,他们将努力回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,然后由天国的工作人员拍成影片,放映留念。逝者们或娓娓道来,或情绪激动,或沉默不语,那一个个平凡温馨的小故事在天国宛若秋日午后的时光中缓缓流淌……本片荣获1999年Manaki兄弟国际电影节铜相机300奖、1999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独立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奖、2000年每日电影最佳艺术指导奖、1999年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电影奖、1998年圣•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影评人费比西奖、1998年都灵国际青年人电影节最佳剧本奖。
该片以解放战争前夕的赤城县为背景,共产党和国民党围绕一幅军事藏火图引发了无数曲折的故事。该剧主人公是生活在赤城的德高望重的孟三爷,在一个偶然机会得到一张军事藏火图,由此展开了一连串惊险刺激的经历。共产党地下党与国民党特务队为争夺宝图进行了巧妙周旋。
2007年12月26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14周年纪念日,这是中国人要永远记住的日子。没有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,就没有新中国,没有新中国,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。在这个日子里,我怀着对伟大领袖的深厚感情观看了影片《毛泽东回韶山》,借此缅怀伟人。影片描述了领袖回乡省亲经历,表现了领袖实事求是的作风,当领袖听到基层干部虚报产量,不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时,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一定要如实地对待生产,对待群众,对待自己。亲自纠正了韶山公社基层干部工作中的冒进思想。影片叙述了领袖为亲近乡亲们,为了更自由的走访群众,了解社会实情、乡亲们的真实生活,指示保卫部门减少当地公安干警,不惊动百姓乡亲,只带了少数几个贴身警卫,轻车简从来到故乡,体现了领袖朴实的工作风范。这部电影以毛泽东回乡扫墓,看望乡亲的平常生活为重心,描写了一生为人民谋幸福,念念不忘亿万农民的领袖的乡土深情,它给当今内心迷惘的现代人,带来了一种久违的精神力量,使人产生走近领袖、亲近领袖的审美共鸣。领袖宴请乡亲们的场面是整个剧情的高潮,非常感人,这个令人难忘的乡宴的场面,表现了当年物质尚不丰富的农村生活真实的情况。当十三阿婆将那双32年前为毛泽东做的青布鞋送到毛泽东手里的时候,乡亲思念领袖、爱护领袖的情感到达了最浓厚的瞬间,表现了领袖与老百姓同甘苦、共患难、艰苦创业的历史。领袖去看五阿婆时,当她问,岸英还好吧?领袖告诉她,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了。顿时她捶胸顿足地说:他是你的崽呀!你怎么能送他上战场呢?领袖说:别人的儿子是儿子,我毛泽东的儿子也不能搞特殊啊!这段剧情生动表现了领袖的博大胸怀。这是一部以小见大、见微知著的作品。它歌颂了领袖与人民的血肉关系,让现代人真切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髓,深刻体会到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。
两个各自独立的小故事,靠一段电波维系。深野和Moro,两个再正常不过的上海白领,每天深夜,他们会带上耳机,播放他们喜欢的五六十年代欧美老歌,主持一个令人着迷的深夜电台。一只孤单的铜把手,隔开了弄堂里多年独居的一位高龄宅女。她从不出门,做每件事前都要洗手,终日听着宅男电台⋯⋯